• 从黄梅戏转战美声,她唱进军队心坎,45岁站上北电讲台

  • 发布日期:2025-09-22 05:09    点击次数:156

    王莉站在西藏边防站的舞台上,风刮得脸生疼,音响还时不时吱吱响。她看着台下那些脸黄得像老树皮的战士,心里一震,嗓子却更使劲了。那一刻,她唱的不是歌,是对这些守边人的敬意。

    王莉的嗓子,天生就是个宝贝。她小时候想学黄梅戏,觉得唱戏挺好玩,可老师一听她那“响亮”的声音,摆摆手说:“你这嗓子,学戏可惜了,声乐才是你的路。”就这样,她被推上了声乐的路,稀里糊涂地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进了声乐班,王莉一开始没啥热情。唱歌对她来说,就是课外活动,图个乐。可老师不这么想,发现她唱美声高音特别有天赋,简直是老天赏饭吃。老师的夸奖,同学羡慕的眼神,让王莉第一次觉得自己可能真有点特别。

    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后,她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马秋华老师。这位大师在音乐界名头响当当,教学生从来不死板,总能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在马老师的指导下,王莉的嗓子像被点燃了,进步快得像坐了火箭。校内校外的比赛,她拿奖拿到手软,成了同学们眼里的“获奖机器”。

    王莉的才华,很快被军政文工团看中。能靠唱歌进军队,这事儿她和爸妈都没想到。小时候谁没个军人梦?王莉二话不说,穿上军装就去了。军队生活可没那么轻松,起床睡觉得按点来,还要参加训练,想跟朋友出去玩?门都没有。

    但王莉从没抱怨过。站在舞台上,穿着军装,对着战友们放声歌唱,那种自豪感让她觉得一切都值了。文工团里还有不少低调的大咖,实力强得离谱。跟这些前辈一起工作,王莉学到了不少,尤其是心态。年轻成名的人,容易飘,可她在军队里磨炼了几年,心态稳得像块石头。

    在文工团,王莉最常干的就是慰问演出。有一次,她被派到西藏边防站。那地方高得让人喘不过气,天气恶劣,战士们个个嘴唇干裂,脸黄得像晒了十年的老照片。王莉到第二天就觉得头晕身沉,可那些战士一待就是几年。她站在简陋的舞台上,风吹得她站不稳,可她唱得特别卖力。战士们笑了,笑得特别真,她心里满满的满足。

    那次演出,让王莉明白了唱歌的意义。不是为了拿奖,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让听歌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从那以后,她唱歌不再只是技术活,而是带着心。

    后来,王莉开始演歌剧。她接到《江姐》这个角色时,脑子里冒出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美声和民族唱法混在一起,弄出点新花样?要知道,《江姐》这出戏可是经典,之前四代大咖都演过,改动就是冒险。可王莉偏不信邪,她就喜欢干有挑战的事。

    为了演好江姐,她没日没夜地琢磨,改了无数次剧本和唱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创新大获成功,新版《江姐》成了标杆,连圈内人都竖大拇指。她的努力,不只是给自己加分,也让中国歌剧多了一点新可能。歌剧这行当,在中国发展慢,大家都小心翼翼,她却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时间一晃,王莉人到中年,魅力却越来越足。她的嗓子、气质,连身材都让人挑不出毛病,迷倒了一堆中年男粉丝。她笑笑说:“粉丝喜欢我,开心,但事业才是我的心头肉。”她最挂念的,还是中国歌剧的未来。

    为了给年轻人铺路,她选择去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跨行教书,难如登天,可王莉偏偏不服输。没几年,她就站稳了脚跟,带出一群优秀学生。2024年,她带着学生们搞了一场音乐剧大秀,演出精彩得让全场观众都疯了。谢幕时,掌声响得停不下来,王莉站在台上,眼里闪着泪光。

    45岁的王莉,干劲还是那么足。她说,音乐是她一辈子的追求,教书、唱歌、演戏,她都要做到最好。她的故事,就像一首歌,唱出了坚持,也唱出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