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末,中美发生的冲突不少,台海危机,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以及银河号事件是最广为人知也是十分让人愤慨、憋屈的事件,其中银河号事件我方为保护银河号上船员的生命迫于无奈答应了美方上船检查的要求。
当时负责处理这起案件的外交官沙祖康左思右想觉得不能就这么轻易地让他们完成检查,于是下令关掉船舱的电风扇,船舱的温度最高可达60度,一通检查下来,美国大兵大汗淋漓,热瘫在地上。
银河号
杜撰理由,无理要求
1993年8月3日,隶属于我国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的银河号货船行驶在前往科威特、达曼等地的航行线上,这艘载满了文具、五金、染料等普通货物的货船此次航行十分顺利。
按照预期他们很快就能够返航,然而这天值班的驾驶员助手米军喜却发现一架军用直升飞机盘旋在货船后方,米军喜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这架飞机,美军的飞机常年盘踞在海面上方。
然而不久之后,一艘大吨位的巡洋舰出现在船员的视野当中,一同出现在船员眼中的还有大炮,银河号的船员此时才明白过来,摊上大事了。
实际上,早在7月23日,美方就宣称银河号上面有不允许出口伊朗的违禁物品,8月3号,美方出动海上军事武器且不允许港口国家让中方的船只停靠,企图强行让中方答应美方上船检查。
美方不依不饶,坚持要求亲自检查银河号,远洋船不是普通的船,它一方面代表了我国的领土,一方面国际上把远洋能力看作是一种国家力量的体现,答应让美方在银河号上搜查。
这是十分屈辱的事情,为了维护我国的尊严,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的沙祖康出了个好主意。
戳破谎言,自证清白
沙祖康临危受命,前往霍尔木兹海峡,亲自核对银河号的货物,沙祖康正面对美方上船检查的无理要求。为了尽快让银河号靠岸,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让第三国——沙特阿拉伯上船检查货物。
沙特阿拉伯是靠岸港口国,有权利对靠岸船只进行货物检查,中国是船只的主权国,有权与沙特阿拉伯一起检查货物,美国只能以沙特的技术顾问的身份进入船只。
这个方案得到了中、美、沙特三方的同意,在8月28日,三方终于登上银河号,按照国际条约,沙特方和美方只有权检查贩往伊朗的货物,银河号中伊朗货柜只有49个。
一一检查完毕后,美方发现有成分不明的黑色物体,随即将黑色物体送去化验,结果是普通染料,美方气急败坏地再次提出无理要求:随机抽查银河号里的所有物品。
无论是贩往哪一个国家的都要抽查,这违反了相关条约,中方严词拒绝,这一场闹剧最后以美方签署否定中方运输违禁品的检查报告结束。
事件亲历者回忆细节
美方签署报告后,中方对其此次的行为表示谴责并要求美方对中方进行赔偿,一些国家也发文对美方的行为表示谴责,而美方却不了了之,企图蒙混过关。
当初负责处理这件事的外交官沙祖康在多年后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仍旧无法放下这段“屈辱”的历史,在采访中连说17个窝囊表达自己的愤慨也表达自己的无奈,沙祖康认为当时我方的海军实力弱于美方。
因此不得不与美方周旋多天,他还回忆到答应沙特方和美方上船实属无奈之举,咽不下心中这口气,于是下令关掉储藏货物的船舱电风扇。
这船舱都用甲板与外界隔离,里面最高温度有60度,湿度有100度,我方官员与他们进行“车轮战”,三个三个的陪同他们检查货物,美方士兵在船舱被热得大汗淋漓,每一个从船舱上到甲板的士兵都精疲力尽。
美方质疑我方不配合工作,沙祖康巧妙化解: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正在发展,这机器坏了我们也没办法,美方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检查,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无法取得外交上的胜利,却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小小地出一口恶气。
要说完整经历银河号事件的人那还得是银河号上的38位船员,银河号抛锚的地点处于伊朗和阿曼的中间,美方明确宣告银河号不得驶入伊朗海域,否则将动用武器击沉银河号。
而深水抛锚的缺点就是容易走锚,一不小心船可能就飘到伊朗海域了,为此船员们高度紧张,尤其是没有什么航海经验的实习生精神压力很大。
为了缓解船员们的压力,船长一一进行了谈话和安抚。在船上可不止精神压力,随着在公海漂泊的时间越来越长,船上的供给也越来越紧张,但船员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甚至在船上自己用绿豆发豆芽,用大豆磨豆腐,还于甲板上垂钓,既补充营养也算是一种消遣和娱乐。
靠着这种乐观的精神,船员们在船上度过一天又一天,其间美方曾向银河号发送传真称可以提供食物和饮用水,却在传真末尾写道:希望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船员们果断拒绝,声称我们唯一需要的只是公理,最终在中方的努力下,所有船员获救[1]。
银河号事件已经快要过去30年了,有些人至今还认为银河号之所以漂泊在公海近一个月是因为美国对船内的GPS进行了干扰,实际上银河号上的船员不乏经验丰富的老船员。
在六分仪等工具的帮助下完全可以继续航行,漂泊在公海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迫于无奈,外交实际就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如今我们的祖国越发强大,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靠折中的方法才能维护尊严了。
然而这段历史我们却不能忘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弱国无外交,激励着我们要继续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22天碧海孤悬38人坚守抗争.南方日报